冰雪产业滚雪球 参与人群不断壮大 建设投资逐年增长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为国内冰雪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据统计,2017年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接近4000亿元,再创新高。随着参与人群的不断壮大,冰雪培训市场供不应求,冰雪旅游方兴未艾,冰雪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长……国内冰雪产业的发展环境正在日益优化。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冰雪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面对发展新局面,要以新理念引领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借鉴冰雪强国的先进经验,也要立足于实际,抓住机遇、创新驱动,探索出产业发展的路径,“只有把产业做强了,才能把冬奥效应发挥到最大。”
产业蛋糕逐步做大,多项空白得到填补
对于国内市场的火爆,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总经理于栋林颇有感触。建于2003年的万龙滑雪场是国内最早开业的雪场之一,也见证了国内冰雪产业的萌芽与发展,雪场的经营方向从以往的吸引客源为主,已转变为提升服务质量、拓展经营业态以及打造自身特色等“多管齐下”。
于栋林认为,随着大众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各大雪场普遍向着专业化和特色化方向拓宽渠道,众多空白领域被逐步填补。以教学体系为例,近年来,多个来自世界冰雪强国的专业教学体系落户万龙,基本取代了以前的经验式教学,内容包括儿童教学、蘑菇道、自由式、竞技比赛等,类别众多,不仅满足了雪友的需求,也为国内建立成熟、完善的行业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不断推进,为催生“白色经济”奠定了基础。在刚刚结束的2017—2018雪季,全国滑雪人次再创新高,达到了17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9%,滑冰人次也超过2000万,冰雪产业消费市场初步形成,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2017年全国滑雪场数量达到703个,比前一年有所增长,但是相比世界冰雪强国仍然存在差距,尚不能满足大众的运动需求。“各地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推动一部分,同时也要靠社会力量加快冰雪设施建设,增加冰雪运动各项服务,这部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赵勇认为。
科技助力装备升级,“中国制造”驰骋冰雪场地
国内冰场雪场的增加,导致市场对专业冰雪装备及设备的需求大增,而面对这块市场蛋糕,“进口依赖症”却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国内的冰雪企业。
随着近年来产业环境日益优化,一批国内冰雪企业成为先行者,让“中国制造”驰骋在冰雪场地,成为业内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北京世纪星滑冰俱乐部董事长范军介绍说,世纪星俱乐部在做了20年的冰场运营、滑冰学校之后,已经开始涉足冰上设备及装备制造,逐步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着力提高国内冰雪装备设备的制造水平,改变国产品牌在市场上份额小、层次低的现状。据了解,张家口本地的机械制造企业河钢宣工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已经成功生产出了全国首台大马力压雪机,完成了核心部分的研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自制与国产化,接下来,企业将积极推动国产压雪机生产规范及标准的制定,为实现冰雪产业大型设备的“中国制造”迈出重要一步。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将同时作用于冬奥备战和项目普及。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将与有关部门合作,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强化顶层设计,研究编制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规划;着力聚焦冬奥急需的竞技型冰雪装备器材和适合“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大众型冰雪装备器材“两大需求”,编制《冰雪产业重点产品目录》,推动一批重点冰雪装备器材产品取得突破;建立专门的工程技术中心,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冰雪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持本土品牌)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把冰雪设备和穿戴装备,包括那些支撑群众体育发展的装备尽快做起来。”赵勇说,国内的市场很大,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设备及装备方面将是一个新增的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国外的经验看,滑雪场除了承担办赛功能外,还要更多地扮演休闲度假胜地的角色。
冬季主打滑雪,夏秋季节则以登山、徒步、露营等户外运动为主。“万龙在4、5月的淡季之后,到6月份左右会迎来休闲游、户外游的高峰。”万龙雪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靠冬天一季的滑雪盈利难度很大,近两年河北崇礼的很多雪场都在夏秋季节力推户外运动,雪场几乎可以全年运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之一,冰雪赛事活动在数量及规模上有所提高。2017—2018雪季,河北崇礼共举办大大小小的国内外赛事活动超过300场,几乎每周都有热点,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赛事本身的市场价值和品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目前,国内冰雪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扶持。”赵勇表示,针对国内雪场在经营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比如土地、水电价格等,要抓紧研究并及时出台专项政策给予妥善解决,此外还要有税收及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政策进行支持,进一步给企业减负。
打造冰雪运动综合体成为当下的“新潮流”。利用现有商场或旧厂房建设冰雪运动场所,或者将冰雪活动植入景区,既能借力发展,也可为商业主体注入新活力。有业内人士指出,综合体项目可以由点带面,激活体育、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新商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3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