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行业网 > 资讯 > 正文

综合

初中考试命题和教学应强化“八个意识” 全球头条

2023-06-02 10:13:01 来源:

2023年将迎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次中考,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后的第一年中考。“双减”与新课标叠加对中考命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必然会给初中学校的教学带来重大的影响。为了应对中考的新变化,笔者认为初中考试命题和教学应强化“八个意识”。

强化命题政治意识


(相关资料图)

学校在组织命题考试或平时的测验甚至布置日常作业时,题目设计都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彰显时代特征,体现正面价值引领,反映新时代科技社会人文发展趋势,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考查元素融入试题,落实“五育并举”,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各学科特别是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试题的政治性审查,重点审查试题选材的价值导向和材料使用的严谨性,杜绝出现国旗国徽图案使用不规范、国家地图版式不完整、不尊重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对于外语学科选材的价值导向也不能忽视,应严格审查,确保试题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命题适切意识

试卷难度应适宜,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应合理确定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减少客观性试题,适当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双减”政策要求和中高考改革对提高命题的适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要学会自己命制试题,而不是一味地引进或借鉴他人的试题,要不断加强命题研究,提高自我命题能力和水平。

强化命题团队意识

针对考试命题要求的变化,单纯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命题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校要组建学科命题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研究命题、命制试题。学科命题组要充分研讨,统一思想、明确命题基本目标。要强化审题工作,严格执行试题命制人员和审核人员分离制度,认真开展试卷政治性、公平性、科学性、技术性、程序性审查和学科交叉审查,确保命题质量。考试命题是方向标,考试结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对教师加强培训,提升命题能力,把好命题方向,积极鼓励教师多命题,命好题,通过命题评比,提高教师驾驭课标和教材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强化新课标研究意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当下的中考明确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规定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范围,严禁将高中课程内容、学科竞赛试题以及校外培训内容作为考试内容,确保依标命题、教考衔接。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强化新课标研究意识,认真研读新课标,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和命题,做到不超标、不扩大、不压减,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部分教师不重视新课标研究,教学脱离新课标,凭经验教学,该重点教的没教,不该教的又教得太多,浪费学生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考试命题把握不住重点和难点,命题质量不高。这样的状况应通过深研新课标来改进。

强化学科素养意识

考试命题不是为了考查学生记住了哪些知识点,而是要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考试的要求。随着考试评价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应深入思考“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深刻理解课程教学育人为本的理念,把落实核心素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学习方案设计、科学评价、作业设计、考试命题、反馈改进等一系列工作。

强化课堂质量意识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能激发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业速度和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

强化作业管理意识

作业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作业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落实“双减”政策及实施新课标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中考命题变化的必要手段。学校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作业全过程管理,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效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教师要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不盲目给孩子报培训班,不搞超前学习。

强化课后服务意识

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课后服务可以用来适度补缺补差,发挥学生特长,是提高“双减”成效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彰显个性发展,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建立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等各类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真正落实“五育并举”打好基础。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02日第7版

[责任编辑: SH002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956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