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宝”安上假嘴
即将被放飞的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适应良好 可自主觅食。
放飞前测量数据。
【资料图】
□文/摄 本报见习记者 唐海兵
东方白鹳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数量稀少,常被人们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鸟中国宝”。近日,记者来到素有“中国东方白鹳之乡”美誉的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简称洪河保护区),见证了一场东方白鹳救治及放飞活动。
“这只东方白鹳是在两周前由保护区周边农场的群众救下来的。当时它因为断了下喙,也就是我们说的鸟嘴,连续几天无法进食,非常瘦弱,无奈跑到村民家的园子里去了。农场的林业部门与保护区联系后,我们第一时间将受伤的东方白鹳接回来,通过人工喂食进行饲养。”洪河保护区科研宣教科科长朱宝光向记者介绍,东方白鹳体格虽大,但体态柔软轻盈,最为坚硬的便是它的喙,可以在野外自由捕食鱼类,这次也是保护区第一次遇到断喙的东方白鹳。
“为了救治这只东方白鹳,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终通过联系吉林白城的一家仿真标本公司,为它定制了一个仿真喙,后又联系了洪河当地的口腔门诊部。经过多方的配合,成功为这只东方白鹳安装了仿真喙。经过几天的照料后,东方白鹳已完全适应假喙,能够自主进食,体态恢复良好,达到了放飞标准。”朱宝光说。
在放飞现场,记者看到,安装的仿真喙,与东方白鹳原生的上喙在颜色、质感上都非常相同。随后,在为东方白鹳系统测量了各项数据,佩戴了彩色标识环和定位追踪器后,东方白鹳被成功放飞,大家见证了“鸟中国宝”回归大自然的动人时刻。
洪河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素有“东亚之肾”美誉,至今保持着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性和典型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东方白鹳在洪河“出生”,因而被称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洪河保护区探索开展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工作,针对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筑巢繁殖生态学特性,在岛状林中选择适宜的树木开始筑巢招引。30多年的时间里,人工招引巢结构由原来的单一人工树巢更新优化到铁质三脚架招引巢,具有牢固性强、耐腐烂、利用年限久、招引成功率更高等特点。
随着筑巢招引工作不断深入,东方白鹳在洪河保护区的繁殖种群数量逐年递增。据介绍,截至目前,保护区已搭建人工招引巢389个,招引了741对东方白鹳在这里栖息繁殖,成功繁育幼鸟2193只,使得东方白鹳在全球种群由原来的不足3000只恢复到现在的约9000只。